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脾不好

脾不好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脾不好

脾不好,通常指中医概念中的“脾虚”。主要由于饮食不当、过度劳累、精神不畅、先天不足或久病不愈等原因所致,常见消化不良、机体失于营养等症状表现。需要根据脾虚程度、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,进行辨证治疗。一、病因病机1、饮食不当由于饮食不规律,经常过饱或过饥,经常吃过凉的食物或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等,都可能影响脾的功能,从而导致脾虚。2、过度劳累由于经常熬夜或从事重体力劳动,可以耗伤人体气血,使脾得不到必要的营养,从而导致脾虚。3、精神不畅由于经常思虑过度、精神不畅,可以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,造成脾脏失于营养,从而导致脾虚。4、先天不足或久病不愈由于出生时先天营养不足,或者素体虚弱,或者患有慢性疾病、迁延不愈,可造成人体气血不足,致使脾脏失于营养,从而导致脾虚。二、症状表现脾脏可以把所进食物消化为精微物质,同时可以把这些精微物质和水液吸收、转运、输布到身体各个部位,即“脾主运化”的生理功能。因此,当脾虚的时候,就会出现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和机体失去营养的症状。1、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以及腹部胀满不适,腹胀常在进食后加重,还可伴有大便次数增多、清稀或混杂未消化的食物等。2、机体失养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、容易疲劳、说话声低气短、形体消瘦或肥胖、面色暗淡或气色不佳等症状。3、其他症状疾病日久,可以出现腹痛、怕冷,或腹部坠胀、脏器下垂,或皮下出血、牙龈出血、女性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,或出现肢体浮肿、头部困重、肢体沉重等诸多不适症状。三、辨证论治1、脾气虚证为最常见的情况。主要表现为腹胀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次数增多、肢体乏力倦怠等症状。常以健脾益气,渗湿止泻为治法,方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。2、脾阳虚证多在脾气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。主要表现为腹胀、腹痛、喜温喜按、饮食减少、大便清稀甚至混有不消化的食物,以及全身怕冷、四肢发凉、肢体浮肿、小便清长等症状。常以温阳健脾为治法,方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。3、脾虚气陷证多为脾气虚日久导致中气不足所致。主要表现为腹部坠胀、长期慢性腹泻、内脏下垂、头晕目眩、小便浑浊、倦怠乏力、语声低微等症状。常以补中益气为治法,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。4、脾不统血证多为脾气虚引起气虚不能正常固摄血液所致。主要表现为在脾虚症状基础上,出现各种慢性出血,如皮下出血、牙龈出血、便血、尿血,女性出现月经量多、月经提前或经期延长等症状。常以益气补血为治法,方用归脾汤加减治疗。5、其他证候当脾虚引起水液异常停聚,引起水湿、痰饮内停,从而出现水肿、头部困重、肢体沉重、口中黏腻、大便不爽等症状,则需根据水湿停聚的部位、寒热性质等进行辨证,选择平胃散、藿香正气散、三仁汤、甘露消毒丹、实脾散等方药进行治疗。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脾不好可以引起多种复杂的异常表现,建议脾不好的患者及时到医院中医科就诊,由专科医生综合病史、临床表现等进行辨证论治。不能单纯主观判断,以免延误病情。